乐依之家 > 历史军事 > 我为张氏先祖扛大旗 > 第28章 东汉清廉公正张禹

第28章 东汉清廉公正张禹(1 / 1)

张禹,字伯达,赵国襄国(今河北省邢台市)人。

他天性忠厚老实,还特别节俭。他老爸去世后,汲郡的乡亲父老们纷纷送来丧事的财物,加起来得有数百万之多!张禹全都给拒绝了。

不仅如此,他还把自家的田地和住宅都让给了伯父,自己就搬去伯父家蹭住。

汉明帝永平八年,张禹举孝廉出身(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,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),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后来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,一路升迁,赢得了朝廷的信任。

到了汉章帝执政的时候,张禹就被任命为扬州刺史。

任职后不久,张禹要渡江巡行所属郡县,当地的百姓都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魂魄,很难成功渡过去,他手下的官吏也劝他不要渡江,张禹不听还很严厉地说:“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,知道我立志要审理冤案错案,难道还会危害我吗?”

说完,他自己挥动船桨,成功过了江。

张禹清廉公正,政绩卓著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他走遍所属的郡县,一些偏僻的地方也全都去过,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,多数能够明察秋毫,为冤屈者平反。

汉章帝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,张禹被调去当兖州刺史了,他清廉公正那可是人尽皆知,口碑好得不得了。

元和三年(公元86年),因为政绩卓著出色,当上了下邳国相(辅政大臣)。

徐县北边有个叫蒲阳坡的地方,那儿有大片肥沃的田地,可惜因为水道不畅通都荒废了,一直没人去管。

这么好的地方没人管哪行啊?

张禹亲自带着乡亲们开始修建水闸,疏通沟渠,把水引过来灌溉田地。结果开垦出来几百顷可以常年耕作的良田。

他还鼓励官吏和百姓们一起努力,给大家提供种子,自己也亲自下田劳作,在大家的齐心协力,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好,收成富足。

附近郡县生活贫困的人听说了这事后,纷纷跑来投靠张禹,足足有一千户,新修建的屋子一栋接着一栋,很快蒲阳坡下面渐渐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城镇。

就这样过了一年多,开垦的田地越来越多,达到了一千多顷。老百姓们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了,都能自给自足,过上了好日子。

功曹戴闰,原是太尉的下官,权势大得威震一郡,没有谁敢轻易得罪他。

有一次,他犯了小错,张禹一点不怕他,对他更是毫不留情,直接让他去徐县的大牢里待着,然后依法处置。

这一下,自长史以下的官吏们,没有不吓到夹紧尾巴的。

永元十五年(公元103年),汉和帝要去南边逛逛祠园庙,张禹就凭着太尉兼卫尉的身份,负责留守大本营。

这时候,他听说皇上打算去江陵,他心里就开始琢磨:“这江陵也太远了吧,皇上一个人去,万一有个啥事儿咋整?”于是,他赶紧用驿马送去了一封劝谏的折子。

皇上给他回信说:“我已经把祠园庙逛完了,本来还想去南方拜拜长江,不过看到你的信,觉得你说得对,我就快到汉水那儿了,马上就回来。”

等到汉和帝回来以后,见张禹这么负责任,这么关心他,心里一高兴,就给了张禹一份特别的赏赐。

延平元年(公元106年),张禹荣升太傅,总管尚书事务。

那时候,邓太后看汉殇帝年纪还小,担心他不懂事儿,就想让张禹这位大功臣住在宫里,好随时照应。

于是,太后就下诏让张禹住进了皇宫,还给他送去了帷帐和被褥,让太官每天早晚给他送饭,还特批他五天回一次家,这待遇,可真是没的说!

每次朝见的时候,邓太后都对张禹赞不绝口,还特意安排他独自坐一席,不和三公挤在一起,这可是大大的面子啊!

后来汉安帝即位了,张禹觉得自己年纪也大了,好几次说要辞职回家颐养天年,安帝都没准。

永初元年(公元107年),张禹因拥立天子有功,受封安乡侯,食邑一千二百户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到了永初五年(公元111年),张禹不知怎地就惹得龙颜大怒,两人之间有了矛盾,皇上大笔一挥,就用策书(古代书写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)免去了他安乡侯的爵位。

张禹倒也看得开,没多久就释怀了。

时光匆匆,转眼到了永初七年(公元113年),在家中离世。

最新小说: 大秦九皇子: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再世潘金莲 万历新明 屯兵百万,女帝带娃找上门 坑王小传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春天的抵抗 开局老婆送上门,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风起大兴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